垃圾渗滤液水质断面需要监测哪些参数指标?一文看懂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加,垃圾填埋仍是许多地区重要的处理方式。在垃圾填埋场及其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运行过程中,渗滤液若处理不当,可能造成地下水、地表水及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。因此,为了保证渗滤液达标处理并安全排放,建立完善的水质断面监测体系尤为必要,而科学设定监测参数指标,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关键前提。
垃圾渗滤液由垃圾降解、雨水渗透及垃圾本身水分共同形成,具有高有机物含量、高氨氮浓度、重金属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特点。其化学需氧量(COD)可高达数万mg/L,氨氮浓度可达数百至数千mg/L,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,可能导致地表水、地下水污染,甚至威胁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。此外,渗滤液中可能含有汞、砷、镉等重金属及粪大肠菌群,具有潜在的毒性和致病风险。
根据《HJ 564-2010》,渗滤液处理厂(站)需在试运行及日常运行期间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制度,覆盖各处理单元的进出水及水量变化。通过监测关键参数,不仅能评估处理工艺的效果,还能及时发现异常,确保排放水质符合《GB 16889-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》的要求。科学的水质监测是实现环保合规、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。
《HJ 564-2010》明确规定了渗滤液处理过程中需监测的核心参数,涵盖物理、化学和生物指标,以全面评估水质状况。以下为主要监测参数的分类与要求:
1、物理与化学基础参数
pH值:反映渗滤液的酸碱度,直接影响后续处理工艺(如生物处理)的效率。通常要求监测各处理单元的pH值,典型范围为6.0~9.0。
温度:影响微生物活性及化学反应速率,需在好氧工艺中特别关注。
溶解氧(DO):好氧处理单元的关键指标,确保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效率。
电导率/含盐量:反映渗滤液中离子浓度,尤适用于纳滤和反渗透工艺的进水、产水及浓缩液监测。
浊度:反映水中悬浮颗粒物含量,影响水质澄清度和后续处理效果。
悬浮物(SS):衡量水中固体颗粒浓度,高悬浮物可能堵塞处理设备。
2、有机污染物指标
化学需氧量(COD):反映水中可被化学氧化有机物的总量,是评估渗滤液污染程度的核心指标。
五日生化需氧量(BOD5):反映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,用于评估生物处理效果。
氨氮(NH3-N):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氨氮对水体富营养化有显著影响,需重点监测。
总氮(TN):包括有机氮、氨氮、硝酸盐氮等,反映氮素污染程度。
总磷(TP):与氮素共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,需严格控制。
3、重金属与生物指标
重金属:包括总汞(Hg)、总砷(As)、总镉(Cd)、总铅(Pb)、总铬(Cr)、六价铬(Cr(VI))。这些重金属具有毒性,需监测其在进出水中的浓度,确保符合排放标准。
粪大肠菌群:反映渗滤液中病原菌污染程度,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。
垃圾渗滤液水质参数多样,准确高效的检测离不开合适的设备支持。以赢润集团的ERUN-ST7台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为例,依托可见光分光光度法,搭配预制试剂和内置标准曲线,可快速检测pH、COD、氨氮、总氮、总磷及重金属等多项关键指标,适合实验室日常水样分析;对于在线或大流量场景,还可配套自动采样器及在线传感器系统,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远程上传。
垃圾渗滤液水质监测是确保处理效果和环保合规的关键环节,涉及pH、COD、氨氮、重金属等多项参数。《HJ 564-2010》等国家标准为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,现代检测设备如ERUN-ST7多参数测定仪通过高精度和多功能性满足了复杂需求。通过优化监测计划、设备维护和数据管理,处理厂能够有效控制渗滤液污染,保护环境与公众健康。
- 上一个: 没有了
- 下一个: 水质污染监控:实验室水质分析仪器的关键作用